“真还传”接近尾声,罗永浩宣布“退网”,重新埋头创业去了。
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。
这一次,老罗盯上了AR科技。
其实这并不是老罗的一时兴起,他曾经不止一次在社交媒体或者公开表态对AR行业的兴趣。
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。
为什么AR行业,并没有随着时间扑腾慢慢沉寂呢。
其实AR并不是“无人之地”,科技界很大程度的共识是,“AR就是下一代计算平台”。
Google、微软、苹果、Meta等海外科技巨头,已经在该领域深耕多年。国内的小米、OPPO也纷纷出了概念AR眼镜,甚至还有一份大批创业公司,如Magic Leap、Rokid、Nreal等都在争夺这张通往未来的门票。
”划时代“的AR何时能出现呢?
近两年的元宇宙风起云涌,网络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的进化,在理想设计中,AR产品将虚拟的三维立体影像叠加到现实世界中,如,电影《失控玩家》的墨镜。
AR技术的起源,源自20世纪五、六十年代,一名电影制作人兼发明家,Morton Heilig,利用多年的电影拍摄经验发明的Sensorama Stimulator的机器,同时使用了图像、声音、香味和震动的特效,让人们感受到在纽约的布鲁克林街道上骑着摩托车风驰电掣的场景,由于它的颠覆性和革命性,以此,AR展开了它的发展史,获得大量关注。
20世纪90年代,3D游戏上市,但是由于当时的AR技术价格高、延迟较长、设备算力有限的缺陷,第一次AR热潮就此退潮。
2014年,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Oculus之后,类似的AR热潮再次袭来。
AR原有的应用领域开始扩展到多个新领域,城市规划、仿真教学、手术诊疗、文化遗产保护等,如今,AR正在改变构建包括商业、体验店、机器人、虚拟助理、区域规划、监控等全新3D模式,改变了消费者、企业与数字世界的互动方式。
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。
360°的虚拟现实,我们不妨开个脑洞,“AR+..”,你觉得未来会是什么样<元,宇宙>呢。
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。